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87章
朱元璋哈哈大笑一声说道:“咱大孙就是聪慧,比你爹强,一点就通呀。”
朱雄英说道:“孙儿可不敢与爹相比,爹可是精通经史典籍,孙儿充其量就懂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朱元璋说道:“你呀,能把商业做的如此顺畅,自然也能管理好咱的大明。大孙呀,大明可是咱一手创建起来的,不管是你也好,还是你爹也罢,一定要让咱大明比那些什么汉唐宋元更好,明白吗?”
朱雄英点头说道:“爷爷,您放心,孙儿有这个信心。”
朱雄英又问道:“爷爷觉得孙儿该把玻璃和水泥的事情交给谁来打理?”
朱元璋脱口说道:“你五叔呢,协助你处理三山门的事情,要不然玻璃的事情交由你六叔负责,水泥的事情交由你七姑的驸马李坚负责?”
朱雄英说道:“既然皇爷爷说了,那孙儿必须答应啊。”
六叔朱桢为朱元璋庶长子,封为楚王,与定远侯王弼之女定了亲事,等到后年也就是朱桢十六岁时,就会与其成亲。
原本早在去年就成亲的,然而王弼元妻因病去世,朱桢妻子咱守孝三年,所以婚期也就推迟了。
历史上的朱桢有勇有谋,洪武十五年,大庸(今湖南张家界)流民叛乱,朱桢率兵将其剿灭。
到了洪武十八年,贵州铜鼓卫(今贵州锦屏县)和思州诸蛮先后起兵,朱元璋派朱桢率领汤和(信国公)、周德兴(江夏侯)二人带兵前去平叛。
要知道,武昌距离贵州路途遥远,朱元璋不仅要朱桢前往,还要汤和、周德兴两位大将辅佐,这是在有意培养朱桢之意。
洪武二十年,朱桢奉命征讨云南,活捉元朝遗将阿鲁秃。
洪武二十四年,朱桢奉旨征讨西蛮;
洪武二十七年,朱桢平定道州;
洪武二十八年,朱桢平定桂阳山寇。
洪武二十九年,朱桢奉旨率军奇袭黔阳诸洞蛮夷叛军。
洪武三十年,朱桢与湘王朱柏联手平定铜鼓卫之乱。
纵观朱桢在洪武年间的表现,除了在洪武三十年因为平叛而导致军饷超支,受到朱元璋的批评外,朱元璋对朱桢几乎都是嘉许之词。
即使是在洪武二十六年,朱桢的岳父王弼因卷入蓝玉案被处死,朱桢仍能受到嘉奖。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新任皇帝朱允炆(建文帝)打算削藩,朱允炆提防四叔朱棣,削五叔朱橚、十二叔朱柏,却唯独没有将屠刀对准六叔朱桢。
一方面是因为朱桢麾下的兵马并不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朱桢为人忠实。
靖难之役爆发后,曾有人建议朱允炆召集几位亲近的藩王出兵对抗燕王,其中就包含楚王朱桢。但朱允炆并未这样做,尽管如此,他还下旨夸奖荆襄安定,皆是朱桢恪尽职守的结果。当然,建文帝此举,颇有安抚之意,但也能看出朱桢和燕王、宁王等藩王的不同之处。
公元1402年,朱棣自金川门攻入南京,靖难之役结束,次年,明成祖朱棣重整宗人府,任命楚王朱桢为宗人府宗正,至此,朱桢在宗室中地位颇高。
朱桢历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目光长远,知进退,朱桢历经洪武晚年的“胡蓝之案”、建文时期的“靖难之役”,以及永乐时期的削藩,朝堂几度风云莫测,他都稳如泰山,没有遭到怀疑,甚至得到三位帝王的赞许,最后功成身退,保全子孙后代,这足以说明朱桢的过人之处。
终明朝273年,楚王一系始终得到延续,这也是朱桢忠贞爱国思想传承的结果。
苏恒重生平行世界,却发现这是大明650年,崇祯大帝是人类第一位灾变境强者,只身渡星宇,单手灭星球,无数高中大学,教导的是人体修炼进化学说,精英大学生飞天遁...
日更十章他是龙族龙子,却蜕变天赋失败,自巅峰跌落。圣女未婚妻自斩身孕,杀他证道。家族视他为耻辱,将他逐出,从族谱除名。绝境中,他苏醒前世记忆,华夏神龙...
啥,老子堂堂的漠北兵王,居然要当奶爸?好吧,看在孩子他妈貌若天仙的份儿上,老子勉强答应了...
宁芝作为大晋朝第一奸臣世家嫡女,风光无限。无他,便是这半壁江山都要仰仗宁家,纵然是皇家最尊贵任性的二皇子裴珩,也只能忍着。 宁芝笑着二殿下,不如你我豪赌一场如何?输了,我嫁给你。若是赢了么,不仅是我主天下,连二殿下的人,心,也都一并是我宁芝的,如何? 裴珩嗤之以鼻,一个小女子也敢要帝位么?就陪她赌一场又如何?他还能输了不成?总要叫她知道厉害!...
医者无不活命,剑出血洒长空。从来没想到,学习这么多年治病救人的同时,竟然也将传说中剑仙传承给修炼了,原本以为只是故事的一切,却在自己身上逐渐发生...
穿越加重生,妥妥主角命?篆刻师之道,纳天地于方寸,制道纹于掌间!且看少年段玉重活一世,将会过出怎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