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理宗景定五年(1264年)
5696989
13026532
阶段地域情况
从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至绍兴五年(1135年),南方人口大约减少了25%。靖康之乱期间,大约有500万北方移民迁入南方并在各地定居下来。靖康之难后,中国再次出现中原人口大量南徙的现象。这次南迁有两波,第一个高潮是从“靖康之难”到《绍兴和议》,第二个高峰则是在完颜亮南侵期间,南方人口因此大量增加。绍兴七年(1137年)以后,随着北方移民的迁入和当地人民的复业,长江以南各路的人口数量逐渐得到恢复。绍兴十三年(1143年),因人口增加和农业经济的恢复,两浙已不复有大片荒地。江淮和汉水上游地区的人口恢复主要开始于宋金和约签订以后。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江淮人口已恢复至北宋后期的三分之一左右。
到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在靖康之乱时人口下降较多的诸路中,两浙、江西、湖南三路的户数均已超过北宋后期的崇宁元年(1102年),而淮东、淮西和湖北三路不到崇宁户数的40%。其他五路的户口在南宋初都有一定的增长,增幅超过长江以南和江淮各路。
南宋人口发展的第二阶段属孝宗、光宗和宁宗时期,为人口的缓慢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先后发生过金海陵王南侵、宋隆兴北伐、宋开禧北伐、金宣宗南侵等具有一定规模的战争。受战争影响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江淮地区,这一地区的人口在战乱时总要遭受较大的损失,战后随着流民的回归和南北移民的迁入再度开始恢复,但是一场新的大战往往又使和平时人口增长的成果荡然。由于战场基本局限在长江以北地区,长江以南各路保持了长达百年左右的和平局面,有利于人口的发展。这些路可分为已充分开发地区和开发中地区两类。两浙、江西、江东、福建、成都府和潼川府等六路属已充分开发地区。至嘉定十六年(1223年)的六十余年间,这些路的人口仍在持续增长。至孝宗时期,上述诸路的人稠地狭现象开始加剧。明、严、徽、抚四州在孝宗时期基本恢复了两宋之际因战乱下降的人口数量,此后数十年间这些州都已大致完成土地开发,人口增长率放慢。因此,这些州南宋中期人口发展的特点是年代越前,人口增长率越高,年代越后,人口增长率越低。
临安府(治今浙江杭州市)、镇江府、平江府(治今江苏苏州市)、江阴军(治今江苏江阴市)、建昌军(治今江西南城县)、临江军(治今江西樟树市)等州军,均有两个增长率,其后一个增长率均大于前一个。这些州军在南宋嘉定以后都接收了一定数量的北方移民。南宋中期,由于人口密度较大,东南各路大多数府州的人口增长率都不高。成都府、潼川府两路的人口状况和东南各路相似。东南四路和成都府路、潼川府路为南宋人口的主要分布区,集中了72%—73%的人口,因此,其增长率的放慢对南宋全境的人口增长造成了影响。东南四路人口的死亡和流失曾几次造成南宋人口增长率的下降。湖南、夔州、广西、广东以及利州均属开发中的地区,由于这些路地广人稀,自北宋开始即有许多人稠地狭地区的移民迁入,加之非汉族成员归宋入籍的原因,著籍户口增加较快。广西是两宋之际人口增长最快的路。南宋中期,广西不仅未遭受过对人口增长产生不利影响的严重自然灾害和战乱,却有一定数量的外来移民迁入北部和沿海等地区。
综上所述,南宋中期各路的人口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淮东、淮西、湖北、京西南等江淮各路年平均增长率约在6。1‰,两浙、江西、江东、福建、成都府、潼川府等已充分开发的各路年平均增长率约为2。5‰,湖南、夔州、广西、广东、利州等尚在开发之中的各路年平均增长率约在4‰左右。据此嘉定十六年南宋约有户1410万左右,绍兴三十二年至嘉定十六年的户年平均增长率约在3‰左右。宝庆三年(1227年)蒙古军开始攻宋之前各路的人口仍在继续增长,则南宋的人口峰值出现在宁宗、理宗之际。
南宋人口发展的第三阶段自宝庆元年至德祐二年宋朝灭亡(1225—1276年),大致相当于南宋后期。受元朝攻宋战争的影响,位今四川盆地及汉水流域的成都府、潼川府、夔州、利州等四川四路人口剧减,由此导致南宋人口减少。蒙古军进入四川后,在各地大肆屠杀平民,而且战乱伴随瘟疫和饥荒。因此南宋后期四川人口损失极其惨重,以致于元代虞集说“蜀人受祸惨甚,千百不存一二。”此外,蒙古军队还大量掳掠人口到北方充当奴隶。[326]四川四路为南宋人口的主要分布区之一,嘉定十六年(1223年)有户259万余,占全国总户数的19。4%,到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境内只有20万户左右。[30]据此,宋末四川户数比嘉定十六年减少近230余万户。期间有前后户口可资比较的临安府、抚州、建昌军、邵武军、汀州和兴化军仙游县等6个单位的户数,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这些府州分布于两浙、江西和福建诸路,说明南宋后期这些路的人口仍有一定的增长。
如将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原南宋境内各路的户数,和嘉定十六年(1223年)的户数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宋元之际各路的人口发展状况大致分成三类。第一类,成都府、潼川府、夔州、利州等四川四路,人口极度减少;第二类,福建、江西、淮西、湖南、广东等五路,人口有一定的减少;第三类,两浙、江东、淮东、湖北、京西南、广西等六路,人口有一定的增长。
当四川因战乱人口剧减时,江淮地区的淮东、湖北、京西南诸路,除淮西路有所下降外,其余三路均由于南宋后期北方移民的大批涌入,以及元统一使这些移民能够定居下来,人口得到增加。此外,两浙、江东靠近长江南岸的诸府州也是南宋后期北方移民的重要迁入地,平江府、常州无锡县及江宁府的属县之所以有较高的增长率,可能与宋末元初北方移民的迁入有关。广西属开发中地区,南宋人口发展迅速,宋元之际的人口增长应是其惯性作用的结果。湖南嘉定十六年和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两个年度的户数相当接近,表明其在宋元之际没有发生过导致人口有较多变化的重要事件。在德祐二年(1276年)宋恭宗降元以后,张世杰等人率宋军残部在福建、广东、江西等地区进行顽强的抵抗。后者福建、广东、江西三路户数均不及前者。
据上举《紫山大全集》卷一一《效忠堂记》的数据,元灭宋之年南宋全境有户11746000户,比所估计的嘉定十六年的著籍户数1410万户减少235万余户,约占嘉定十六年估计著籍户数的16。7%。
货币
南宋时期,纸币大量流通,逐渐代替铜钱成为主要交换手段。南宋的纸币分为“交子”和“会子”。交子主要在四川地区使用,会子则分为“东南会子”、“两淮会子”和“湖北会子”三种。不过,南宋后期因为大量发行纸币,造成货币贬值,物价飞涨,爆发会子危机。
“会子”。宋高宗后期,京城临安富商印制“便钱会子”在市场上流通。后来,这种“会子”改由官府发行。绍兴三十年(1161年),官府按照四川“交子”的办法,设“行在会子务”,正式由政府发行“会子”。“会子”分一贯、二贯、三贯三种,在东南各路市场上流通,所以又称“东南会子”。后来,政府又增印发行二百、三百、五百文三种。
“川引”。南宋时期在今四川地区发行的“交子”,通称为“川引”,分为一贯、五百文两种。
“淮交”。通行于两淮地区,所以称作“淮交”。孝宗时期,政府印制了二百、三百、五百、一贯4种“会子”,金额为400万贯,允许在两淮地区流通使用。绍熙三年(1192年),政府规定“淮交”每贯值铁钱720文,期限为3年一界(期)
湖会。通行于今湖北地区,所以称作“湖会”。南宋孝宗时,政府发行“直便会子”700万贯,允许在湖北地区流通使用,分为五百、一贯两种。后来,政府又规定扩大流通范围,允许在京西和广南流通使用。
北宋徽宗宣和年间“关子”是提取钱币的一种凭证,作为买卖转让:到了绍兴元年(1131年),朝廷屯兵在婺州,水路不通,军部运钞不方便,便在婺州发行一种“关子”,这种“关子”和唐朝的“飞钱”一样,是汇票性质,当时可凭“关子”到杭州、越州领现钞。后来,人们把“关子”作籴本,这就变成了纸币。绍兴二十九年(1158年),朝廷印给淮西、湖广两总领“关子”80万缗,作三年行使;印给淮东总领“关子”40万缗,作二年行使。次年,“复出诸军见钱关子300万缗,听商贾以钱银请买”。这种纸币性质的“关子”,北宋、南宋时期,在市场上流通转让的时间很长,范围也比较宽。
南宋的纸币是在交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主要是图案更加精美,防伪措施更加完善,反映了南宋在商品经济上的繁荣。但南宋朝廷发行纸币“交子”,其目的并不完全出于市场流通,而是为了达到弥补政府财政赤字(亏空)的目的,因为当时的政府,并没有在发行铜钱、铁钱之外,又有发行大量纸币的经济基础。但宋宁宗宣布十一、十二、十三界会子同时流通后,会子之多犹如决堤之水,物价飞涨,出现了会子挤兑铜钱的现象。嘉定二年(1210年),会子换界。政府规定新旧会子以一比二的比例兑换,同时严禁不按比例兑换会子,否则抄家,并鼓励打小报告互相揭发。会子已经信用破产。但是这依然没能阻止拒收会子的风潮,会子也进一步贬值。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社会无论中下层都损失惨重。迫不得已,政府发还抄没的家产,并筹措一千四百万贯来回收旧会子。嘉定五年(1213年)后危机才渐渐平息。从此之后,会子换界已无法正常进行。政府一旦发生财政危机,就会以滥印钞票饮鸩止渴。
理宗亲政后,由于十六及十七界会子数量巨大,险些再度造成通货膨胀。端平入洛之后,会子与铜钱的汇率从端平初年暴跌廿五个百分点。十八界会子发行量更加大。米价涨到每斗三贯四百文,是孝宗年间的十一倍。据史书记载,南宋理宗时期政府财政赤字较大,国库储存“空竭”,政府为了摆脱财政困难,专门设置“撩纸局”,“撩纸局”就夜以继日地加班加点,赶印、增印“交子”纸币。淳祐七年(1247年),理宗颁诏,十七、十八界会子永远使用。希望借此来抑制物价上涨。但是两百文的十八界会子却连一双草鞋都买不到,会子已与废纸无异。
景定五年(1264年),贾似道规定十七界会子须在一月之内全部换成十八界会子,并将会子改为“金银见钱关子”,宣布关子与会子的兑换比例为一比三。结果通货膨胀更恶性发作。
手工业
南宋的手工业生产达到了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新高峰。南宋的纺织业、造船业、制瓷业、造纸业、印刷业和火器制造业都有较大的发展。[13]南宋时期,纺织业规模和技术都大大超过了同时代的金国,南方自此成为了中国丝织业最发达的地区;瓷器制造业中心从北方移至江南地区;造船业得到空前发展。
矿冶业
王安石变法时,矿冶业曾发展到高峰。南迁后,淮水和汉水以北地区的大量矿藏,不再为宋所有。开采和冶炼技术虽然又有提高,但产量猛跌。金银矿在高宗、孝宗时停废一半以上。南宋时铜矿减少,主要依靠黄铜生产。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黄铜产量达到五百一十八万多斤,占总产量的四分之三。其余四分之一,是使用胆水浸铜和胆土煎铜法,产胆铜一百八十七万多斤。孝宗时,铅产量十九万多斤,锡只有二万多斤。铁是制造兵器所必需,但铁矿十分之九都在北方。南宋用提倡民间采炼和改进冶铁技术的方法,尽力增加铁的生产。高宗时,铁产量曾达到年产二百十六万多斤。
南宋发明了“冶银吹灰法”和“铜合金铁”冶炼法;开始使用焦煤炼铁(欧洲人在18世纪时才发明),是中国冶金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
纺织业
南宋的纺织业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这是中国手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是南宋时期的一个重要成就。纺织业仍然是广泛分布于城乡的重要手工业。南宋统治区只是北宋的半壁江山,但南宋朝廷通过各种赋税,每年获得到的丝、麻等纺织品的数量,超过了北宋时期的总额,达到一千万匹以上。浙西、浙东和四川是南宋丝织业的中心,能织造多种精美的高级丝织品。广西和四川是麻织业的中心,出产的麻布,运销各地。
棉织业的出现是南宋纺织业中最重要的发展。南宋以前,纺织的原料主要是丝、麻。南宋时,随着棉花种植的发展,到南宋末年,江南一带纺织棉布已经普遍。根据南宋诗人艾可叔的《木棉诗》可以看出,南方劳动人民发明了一套捍、弹、纺、织的棉纺织工具,用棉花纺纱织布。南宋的纺织业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这是中国手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是南宋时期的一个重要成就。南宋蚕桑丝绸生产,已形成了一整套从栽桑到成衣的过程,为明清的丝绸生产技术奠定了基础。这是中国手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是南宋时期的一个重要成就。
广东雷、化、廉三州棉织业最先发达。当地生产的“吉贝布”(棉布),有幅阔匹长、细密洁白的“慢吉贝”和幅窄质粗的“粗吉贝”等多种。海南岛黎族人民还能用织机生产出彩线交织成花纹的棉布,在广西一带销行。由于棉纺织业刚刚兴起,南宋还没有把棉布列入赋税剥夺的项目。棉纺织在农村的和农业相结合的家庭手工业中得到发展。
造船业
北宋末,长江有“万石船”。南宋时,大的海船可载重几万石,深阔各几十丈,比北宋的船要大好几倍。周去非《岭外代答》说,渡南海航行的海船,舵长数丈,一船载几百人,积一年粮食,还能在船上养猪和酿酒。这种巨型的海舶在当时世界上是罕见的。远洋海舶行驶在南海到波斯湾的广阔海面。船上继续使用指南针导航。吴自牧《梦粱录》说:海商船舶进入大洋,“风雨晦冥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伙)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
制瓷行业
北宋灭亡后,许多官窑随着一起迁到南方,如著名的修内司官窑为南渡后邵成章设于临安凤凰山下,“黑澄泥为筑,极其精制,泑色亦莹澈,为当时所珍。”同时南宋瓷窑增多,各地瓷器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瓷窑的规模较大,近年发现的许多窑址,堆积面积都很广。如四川广元瓷窑铺窑址,堆积长二百五十米。有的窑址堆积广达二十亩,高到二十米。蒋祁《陶记》说,景德镇窑“陶工、匣工、土木之有其局,利坯、车坯、釉坯之有其法,印花、画花、雕花之有其技,秩然规制,各不相紊”。说明南宋后期瓷窑内部已经有一定的分工,烧制瓷器划分了几个不同的工序和工种。
景德镇已经发展为全国著名的制瓷业中心,产品销售各地,所烧瓷器极其精美,有“饶玉”之称。南宋时期的景德镇青白瓷,经历了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历程。在每个历史阶段,都有其不同的风貌与特征。南宋早期,具有北宋中、晚期特征,釉质晶莹如玉,白中间青,凝釉处呈水绿色,光泽度、透光度强。是青白瓷发展的盛期,具有典型的青白瓷的审美特征;南宋中期,青白瓷的制作和生产趋于滑坡,整体的质量已不如前,但仍有不少青白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水平。下层瓷石制胎、支圈覆烧以及包金镶银印花芒口瓷成为南宋青白瓷的主要特征。南宋后期,景德镇青白瓷的制作和生产呈整体衰颓之势。除了景德镇以外,吉州窑和浙江龙泉窑以及广东、福建沿海地区的瓷窑,也都发展迅速,是重要的瓷器产地
人族少年叶寒,身怀神秘功法天帝诀,入大世界中,与群雄争霸,观万族并起!天地苍茫,今朝我主沉浮!小说关键词万古天帝无弹窗万古天帝txt全集下载万古天帝最新章节阅读...
他曾是圣殿国王,四大洲只手遮天,却因心爱女人的背叛,险些命丧黄泉。为复仇,他踏上回归路。在酒吧昏暗的角落,有佳人绝色,一个精彩纷呈的故事,就此展开...
大妖降世,卷风云万里,遍野尸横无归人。痴儿怨女,叹红尘滚滚,牵马负刀不回头。圣人云端坐,邪灵白日行。魏来自卑微而来,踏黄泉碧落,吞无边苦海,只为证天道已死!人道当兴!...
重生潜入梦南宋不咳嗽完本作品,和本书人物也有相关,可以一起看。书友订阅群137118014由终点回到原点,洪涛又回到了他第一次重生前的时代,不过失...
苏恒重生平行世界,却发现这是大明650年,崇祯大帝是人类第一位灾变境强者,只身渡星宇,单手灭星球,无数高中大学,教导的是人体修炼进化学说,精英大学生飞天遁...
宁芝作为大晋朝第一奸臣世家嫡女,风光无限。无他,便是这半壁江山都要仰仗宁家,纵然是皇家最尊贵任性的二皇子裴珩,也只能忍着。 宁芝笑着二殿下,不如你我豪赌一场如何?输了,我嫁给你。若是赢了么,不仅是我主天下,连二殿下的人,心,也都一并是我宁芝的,如何? 裴珩嗤之以鼻,一个小女子也敢要帝位么?就陪她赌一场又如何?他还能输了不成?总要叫她知道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