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平定叛乱
明宣宗登基之后,摆在明宣宗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朱元璋留下的外藩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建文、永乐、洪熙三朝都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明宣宗即位之后,马上着手整顿军务,准备迎接来自强藩的挑战。他的皇叔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就战功赫赫,很会带兵,永乐朝被封乐安之后,就从没有放弃武力夺取政权的野心,终于机会来了,朱高炽病逝,明宣宗即位,国家动荡,皇帝年轻,正是造反得好时机,于是经过精心的准备后也像他的父亲朱棣一样扯起了“清君侧”的大旗,然而叛军没有坚持多久就被明宣宗击败了,得胜之师回到北京后,明宣宗马上传召给另外一个皇叔朱高燧,暗示他交出兵权,朱高燧并没有反抗,乖乖地交出了三卫兵马,就这样明初近半个世纪的藩王问题在宣德朝终于得到了解决。
而之后的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一直没有放弃争夺皇位的念头,时刻威胁着社会的安定。面对如何平定朱高煦的叛乱,明宣宗决定亲征。皇帝亲征的消息极大地鼓舞了六军将士,使民心迅速安定下来,动荡的局势有所缓和[48]。之后汉王、赵王的威胁被解除,保证了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为明朝平稳顺利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契机。
稳定边防
明宣宗担心秋高马肥时胡人侵犯边疆,于是整顿兵马,驻扎喜峰口以待敌军。守将奏报兀良哈率领万名铁骑骚扰边疆,明宣宗精选铁骑兵三千飞奔前往。敌军望见远处来军,以为是戍守边疆之兵,即以全军来迎战。朱瞻基命令将铁骑分为两路夹攻敌军,并且亲自射杀敌军先锋,杀死三人。两翼飞失如云,敌人不敢前进。继而,朱瞻基又命连续发射神机铳,敌军人马死伤大半,剩下的全部溃逃。明宣宗用数百铁骑直驱前行,敌人看到黄龙旗,才知道是皇帝亲征,于是全部下马拜倒在地请降,明宣宗将这些人捆缚抓获,大胜而归。
安南人黎利反叛,屡次打败官军。黎利请示朝廷,请求重新立陈氏之后为安南国王。明宣宗认为国中疲惫,远征无益,于是答应了他,册封陈暠为安南国王,罢征南兵。后来黎利篡夺陈暠之位而自立为王。派人入朝纳贡谢罪,请求皇帝册封群臣。有人请求皇帝讨伐黎利,明宣宗不许,册封黎利为安南国王。安南国也就是交趾国,自此以后朝贡不绝。
经济
与民休息
由于仁宣时期正处四海威服,民心思定之时,明仁宗即位后积极推行与民休息政策。他告谕户部说:“农者生民食衣之原,耕耘收获,不可失时。自今一切不急之役,有当用人力者,皆侯农隙,前代盖有不恤农事而以谣役妨耕作召乱亡者矣。不可不谨。”
明宣宗即位后同样延续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他曾说:“其盛也本于休养生息,其衰也必有土木兵戈。汉武承文、景之余,炀帝继隋文之后,开元之盛,遂有安史之乱,岂非恃富庶不知儆戒乎?汉武末年乃悔轮台,炀帝遂以亡国,玄宗卒至播迁,皆足为世大戒。
明宣宗了解关心民间疾苦,有一次朱瞻基外出返京,看到几个农民正在耕田。他亲自到田间同农民谈话,并接过农民手中的犁把推了三下。他感慨地对随从诸臣说道:“朕只推了三下犁,就觉得很累。老百姓一年到头劳作不休,那辛苦就更可想而知了!”回京后,明宣宗作《耕夫记》一文,给謇义、杨士奇等近臣看,其中说:“农之于田,春则耕,夏则耘,秋而熟则获,三者皆用勤也,有一弗勤,农弗成功,而寒馁及之,奈何敢怠?……冬然后执力役于县官,亦我之职,不敢怠也。
主张节俭
仁宣二帝都提倡节俭,主张薄赋救灾。洪熙元年(1425年)四月,山东、淮安、徐州发生灾荒,明仁宗立即命杨士奇起草诏书,酌免夏税及秋粮一半,并停罢官买的一切物料。杨士奇认为应通过主管的户部和工部,仁宗说:“救民之穷,如救焚拯溺,惟恐不及。付之有司,将以国用不足,转至迟疑。”宣宗在位时也继续推行酌免田赋,赈济灾荒的政策。
在修建明仁宗的陵墓献陵时,明宣宗遵照明仁宗的遗嘱,力主俭朴,注意节约,3个月就把陵墓的工程完成了。明宣宗带了这个头,以后几代明朝皇帝的陵墓都修建得较为俭朴。直到明世宗在位时,才坏了这个规矩。
兴修水利
明宣宗时期进行的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甚多,明宣宗曾言:“凡水利当兴者,有司即举行,毋缓视。……慢者治以罪。”其间,修复泾阳洪渠堰、都江堰,修建济南运河、眉州新津通济堰,并疏浚了太湖入海水道,解除了苏松地区的水患。
此期间的粮食产量继续增长。洪武年间平均每年税粮二千余万石,永、熙、宣年间平均每年税粮增至三千一百余万石。全国各地的仓储都极为充裕。“洪、永、熙、宣之际,百姓充实,府藏衍溢。”[59]官私手工业蒸蒸日上,采铁、造船、制瓷、织染、军器、火药的制作以及特种手工艺和土木建筑,在质量上均超过了前代水平,在数量上也成倍增长。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商品流通特别活跃。仁宣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达到明代的极盛水平。
军队屯田
明宣宗元年(1426年)二月,规定废除开荒田道税。二年正月,下诏申明屯田法,并令军队屯田。宣宗告谕户部及侍臣说:“海内无事,军士量留守备,余悉屯种,所收足以给衣食,则国家可省养兵之费。
文化
崇尚儒学
在思想上,明仁宗崇尚儒学,褒奖忠孝,他统治期间儒家思想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明仁宗还在京城思善门外建弘文馆,常与儒臣终日谈论经史。明仁宗非常善于纳谏,曾经给杨士奇等人一枚小印,鼓励他们进谏,因此洪熙朝政治非常清明,朝臣可以各抒己见,皇帝可以择善而行。明仁宗在后宫之中也不恋女色,除皇后张氏之外,仅谭妃一人。张皇后非常贤惠,与明仁宗相敬相爱;谭妃也是一位贤内助,在明仁宗死后自缢殉节,被谥为昭容恭禧顺妃。
改革科举
明仁宗对科举制度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当时由于南方人聪明而且刻苦,进士之中多为南方人,但北方人天性纯朴,忠贞,也是皇家不可或缺的支柱,但北方人文采出众的较少,为了保证北方人可以考中进士,明仁宗规定了取中比例“南六十、北四十”,这一制度一直被沿用至清朝。
发展文化
图书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宣德八年(1433年),明宣宗命杨士奇、杨荣于馆阁中择能书者10人,取五经、《说苑》之类,各类副本,分别贮藏于广寒、清署二殿及琼花岛,以资观览。又建造“通集库”、“皇史晟”以藏古籍、档案。内阁藏书约2万余部,近百万卷。刻本占十三成,抄本占十七成。史称“当是之时,典籍最盛”、“仁、宣二主,世既承平,文物益盛”。
外交
明仁宗在位期间,他满足于让精干的军事将领守卫北方诸前哨以防东蒙古人的入侵,和继续保持与中亚和南洋各国的纳贡关系[64]。但他主要关心的是安南,虽然安南已被合并了几年,但仍没有平定。他渴望和平,提出一有可能就承认黎利的政权;但因为这样做时机不成熟,他就继续执行其父朱棣诱降黎利的政策。他断定黄福为人过于谨慎,不能继续在安南任市政按察使,于是以荣昌伯陈智接替他。但是明军未得到加强,在洪熙末年,这种情况仍未改变。历史学家认为召回黄福是中国在安南失败的主要原因,并委过于皇帝,因为黄福对当地的行政有丰富的经验,并得到当地人的尊敬。
明仁宗采纳夏元吉的建议,取消了郑和预定的海上远航,取消了边境的茶、马贸易,并停派去云南和交趾(安南)的采办黄金和珍珠的使团。
明宣宗登基后不久,明朝周边的哈密回回、满剌撒丁、占城、琉球中山、爪哇等数十国前来朝贡明朝,几乎是每年都来。[66-74]
宣德五年(1431年1月),明宣宗以以外番多不来朝贡为由,命令郑和再次出航。返航期间,郑和因劳累过度于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由太监王景弘率领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550人。这也是最后一次下西洋。
明宣宗在位期间,明廷设法改善与日本关系。明宣宗恢复了与日本正式关系,由于日本将军足利义持的敌意,这种关系在朱棣时已经处于冰点。宣德元年(1426年)、二年(1427年),明宣宗单方面取消了关于纳贡使团在永乐二年(1404年)的协定,以改善关系。他增加了准许来华贸易的船只和人员。但足利义持继续阻碍任何协定的达成。
不过,他的继承者足利义教(统治期1429年—1432年)则对恢复关系表现了很大的兴趣;宣德七年(1432年)二月,朱瞻基派宦官柴山携带一份给足利义教的诏书去琉球,建议恢复关系和增加批准的贸易量。诏书是通过琉球王的斡旋而转到日本的。足利义教对所提的内容感到欣慰,在九月派了一名具有中国血统的僧人龙室道渊带领一个使团于宣德八年(1433年)六月抵达北京,同时随带马匹、甲胄、刀剑和其他土产等贡品。七月,中国皇帝回派一个使团护送日本使团回国,明朝使团在日本受到热烈的接待。
明宣宗在继续他父亲的收缩政策时,只和朱棣时期定期前来纳贡的南亚和东南亚诸国保持例行的接触,按来朝次数多寡排列,它们包括:占城(8次)、爪洼(6次)、暹罗(6次)、苏门答剌(4次);来朝一次的有浡泥、榜葛剌、南渤利、柯枝、锡兰、古里、阿丹和阿拉伯等国。在维持这些关系的同时,皇帝还继续执行不准中国人出海到国外定居或经商的更早时期的禁令。其目的是加强沿海的治安,使之不受海盗的骚扰,以及保持一切对外贸易的官方垄断。这些不现实的禁令失败了,因为在执行时存在不可克服的困难。
评价
明朝经过朱元璋、朱棣半个多世纪的苦心经营,为仁宣之治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仁宣二帝能够在这一基础上励精图治、革除弊政、稳定局势,使“天下益归心”,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太平盛世,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贤明君主。所以谷应泰在《明史记事本末》中评论说:“创业困难,守成匪易。仁宣之治,非高、成不开;而高、成之政,非仁、宣不粹也。”
明仁宗在1424年即位,他效法文景之治的做法,开始了他一系列的改革,废除了古代的宫刑,停止宝船下西洋,停止了皇家采办珠宝;下令减免赋税,对灾区无偿给以赈济,开放一些山泽供农民渔猎,宽待流民。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明朝进入了一个稳定强盛的时期,也是史称“仁宣之治”的开端。明仁宗虽然在位时间仅10个月就去世了,但仍无愧于一代仁君的称号。
明宣宗即位后继续推行明仁宗的与民休养生息政策,任贤纳谏,君臣关系融洽,完善并确立了内阁制度和巡抚制度,改善并加强了明代的监察和司法制度,同时大力发展了明代的宫廷文化,经济也稳步发展,政治较为清明,出现了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明宣宗在位仅10年,染不明之疾而逝,但他可算是一位称职的皇帝,他对明王朝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被史学家称之为太平天子、守成之君,让明王朝的“仁宣盛世”达到了顶峰。
明宣宗和他的父亲明仁宗的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这十一年是明朝的黄金时代,对这段统治时期,史料中溢美之词不胜枚举。仁宣二帝不仅继承了朱元璋开创的事业,而且还革除了洪永时期遗留下来的弊政。在发展社会经济、轻刑罚、薄赋税、纳谏、用人方面都有建树,大明帝国空前繁荣强大,一切似乎都在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本书旨在打造第一刁民!...
陆原语录作为一个超级富二代装穷是一种什么体验?别拦着我,没有人比我更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简介宇宙杀神渡劫陨落,重生为地球上的废材少爷,身边还有个貌美如花的未婚妻,这一世,注定不平凡他无心世俗,却成为地下世界的王者他医术无双,让无数人千...
末世时期战死的老军团长,重生为末世结束五百年后的新世纪小鲜肉(?) 每当我脑子里响起BGM的时候,就觉得自己无所畏惧。方召。 ...
他曾是圣殿国王,四大洲只手遮天,却因心爱女人的背叛,险些命丧黄泉。为复仇,他踏上回归路。在酒吧昏暗的角落,有佳人绝色,一个精彩纷呈的故事,就此展开...
日更十章他是龙族龙子,却蜕变天赋失败,自巅峰跌落。圣女未婚妻自斩身孕,杀他证道。家族视他为耻辱,将他逐出,从族谱除名。绝境中,他苏醒前世记忆,华夏神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