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在杨晖之后登台的朱文,相较于杨晖,无疑就显得浮夸了许多了。
他戴着一顶造型奇特的儒冠。
你说它是儒冠吧?但看样子又有些不像。
因为此时的儒冠,还保留着战国时期的儒家士子所戴的冠帽的样式。
跟后世的儒冠,特别是宋明的儒冠,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
虽然依旧是前高后低的造型,但它的中间是中空的。
所以,当年,刘邦才能摘下儒生的帽子,在里面撒尿。
而,这位朱文所戴的儒冠,却是前端向往倾斜,明显的模仿刘邦所爱的刘氏冠的造型。
看上去不伦不类。
但你要说它不像儒冠嘛,他那顶帽子,却依旧保留着许多儒冠的基本结构和形状。
譬如说,前高后低,譬如说帽子中间是中空的。
别说是群臣了,就是刘彻看了都直摇头。
这里可是石渠阁上,你们荀子学派这么玩,传出去,国家的脸往哪里搁?
但在刘彻身侧侍奉的汲黯却是适时的为朱文解释道:“陛下,荀子学派皆戴此新儒之冠,据说其意本是要与其余儒家诸派区分开来,以示己身,非高阳之酒、徒也!”
刘彻闻言,这才释然。
高阳酒、徒这个梗确实是如今儒家发展路上遇到的最大障碍了。
你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某位儒生与其他学派的人辩论。
无论这位儒生口才如何出众,知识如何渊博,道德如何高尚。
而他的对手如何不堪。
只要掌握这个梗,就绝对可以让那个儒生哑口无言。
譬如这个儒生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汝高阳酒、徒乎?”
这个儒生又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汝高阳酒、徒乎?”
“子曰……”
“汝高阳酒、徒乎?”
基本上,只要你舍得节操,那么儒生就永远无法战胜这个梗。
原因很简单,这是大汉帝国太祖高皇帝的金口玉言。
儒家敢否定吗?
发展到今天,随着诸子百家,特别是墨家的复苏,杂家的重新崛起以及法家的强盛。
这高阳酒、徒四个字,就成为了儒家所有派系的阿克琉斯之踵。
在上层,大家都是君子,会讲脸面和节操,可能这个问题还不大。
但在广大基层,特别是那些儒家力量不占优的地区。
儒生在这个梗面前,狼狈不已,溃败千里。
现在,荀子学派选择改进儒冠,这可能既是他们自己的风格,也是他们实在受不了被人拿着高阳酒、徒四个字轻松吊打的原因。
刘彻也是想着,有些好笑。
谁能想到,在后世威风八面,独霸学界,垄断思想,无所不能的儒生,在今天,是如此狼狈不堪的境地?
甚至,毫不客气的说,若非历史上,武帝用皇权亲自下场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加上法家的投靠,补全了儒生的最后一块短板。
不然,儒家永远没有机会在汉室成为那个影响国政,左右社稷,决定意识形态的霸主。
化神境修士陈默,与小师妹双双陨落后,竟然重回地球的高三时代?!前世初恋,陈默不屑一顾。前世敌人,陈默一拳打爆。前世你看我不起?今世我让你望尘莫及!...
由终点回到原点,洪涛又回到了他第一次重生前的时代,不过失去了三次重生穿越的所有记忆。假如没有重生过,没有记忆的金手指,他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高潮期,他是屹立在潮头的弄潮儿?还是被浪潮拍碎的浪花?他的记忆还能不能回来?江竹意还会不会伴着他这一生?金月在这一世里和他又有什么交集?小舅舅还会是那个妻管...
啥,老子堂堂的漠北兵王,居然要当奶爸?好吧,看在孩子他妈貌若天仙的份儿上,老子勉强答应了...
云想想上辈子是个风风光光的大明星。 这辈子她想要做个兢兢业业的好演员。 爱惜羽毛,宁缺毋滥,不靠粉丝数量说话,作品才是底气。脚踏实地的靠自己一步步迈向...
穿越加重生,妥妥主角命?篆刻师之道,纳天地于方寸,制道纹于掌间!且看少年段玉重活一世,将会过出怎样的精彩?...
医者无不活命,剑出血洒长空。从来没想到,学习这么多年治病救人的同时,竟然也将传说中剑仙传承给修炼了,原本以为只是故事的一切,却在自己身上逐渐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