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小说网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4章 第14集(第2页)

第二个,就是破除邪见。菩萨好乐说法,能够为了化导诸菩萨,“破魔兵众,而击法鼓”,破除邪知邪见,建立正确的法幢。这是破邪显正。

菩萨的智慧很重要。其实六度,前面五度的功德只是个基础,菩萨进步快慢就完全看智慧了。你看有些人,他本来烦恼很重,业障也很重,但一学佛以后,不得了!三年之内刮目相看,换了一个人。有些人学了一辈子佛法,你看他没什么改变。除了一点信心在支持他以外,他的身口意没什么改变。关键在哪里?就是你喜不喜欢听经,就在这里。你闭着眼睛,你不会进步的。

所以,你今天如果对生命没有看透——我经常讲,生命没有看透,你不可能放下,不可能!这个放下是跟智慧有关系的。不是说你要放下就放下,不是这样子的。不是说,欸,我放不下,我去拜一千拜佛,我就放下,不是这样子的。你一天拜一千拜,你还是不会放下的。这跟事修没有关系。你要把娑婆世界放下,只有一种情况,就是:到底什么是娑婆世界?它的真相如何?你看到真相,你自己会放下。这个东西不能勉强。

既然智慧影响到我们一个人的进步,破除烦恼、消除生死业力、临终的正念,都跟智慧有关系,那怎么样成就智慧呢?佛陀提出两点:

首先,从自利的角度:第一个,好乐听法。诸位!你真的要把听经纳入你的功课里面,真的。你每天做功课,千万不要拜拜佛、念念佛——好,今天功课做完了!你智慧都没有在进步,你就永远停留在凡夫的知见。你什么事情还是用你的凡夫知见来看这些,你怎么进步呢?你人生就在颠倒妄想中多一个资粮。所以,第一件事情,好乐听闻佛法。第二个,要如理思惟。你要把佛法消化成你心中的一种观照,这就靠思惟。佛陀为什么讲这些道理?讲这些道理,如果把它套在我们身心世界是怎么回事?先把道理搞清楚,然后把这个道理放到我们五蕴身心来,它操作起来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

这个就是要靠思惟。听佛法就像牛去吃草,思惟就像牛的咀嚼。你看牛,没事就跑到树下去,嘴巴动来动去,就是在咀嚼,把这个草转成营养才有办法消化。

所以,闻、思,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从利他的角度,你为人说法,两件事情:破邪、显正。当然,这是要善巧。但我个人是觉得这样(我自己的经验),你不能把重点放在破邪。你把道理讲清楚了,让他自己判断。因为其实破邪没什么用。宗教的东西,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你试试看。你跟你的同参道友辩论,你觉得哪一次有结果?有没有结果?没有结果。他相信就相信了。所以,破邪只能当兼带,否则就引起教内的很多的诤讼,而且也达不到效果。所以我个人是觉得,以显正来破邪,你把道理讲清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除非有一种例外:这种邪见已经非常严重,变成主流,而且影响到这个法门的修学了。比方说净土宗,你把净土宗的佛七带到一种追求感应神通,我们念佛的目的就是要看到佛陀,这就很严重了。念佛是一心不乱,感应道交是自然形成的。你一开始就要见佛陀,这种念佛你会出事的。这种思想已经严重影响整个净土法门,变得乌烟瘴气了,那菩萨必须要出来讲真话了:感应道交不是这样子的,感应道交是“众生心垢净”,然后才“菩萨影现中”,没有一个人是直接强求的,没有一个人是心外求法。就是,什么叫感应道交?你把你自己准备好了,佛陀自然会现前,你不必多心。就是说,如果你今天把感应道交改成追求感应神通,那我们作为菩萨,我们不讲话不行,这种情况是它已经形成主流了。如果这个邪见不是主流,你讲也没用,你就把正确方法讲清楚就好。所以我认为显正比破邪重要。

壬三、杂问分七

前面的六度是次第,是针对一个初心菩萨。他修学必须要通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他有一定的次第。这个杂问,是针对久修菩萨。久修菩萨他没有什么次第了,他可能到一个程度以后,他会专攻一个法门,可能专攻禅定、专攻智慧、专攻持戒等等。我们看久修菩萨事修六度怎么回事。

癸一、问禅

又见菩萨寂然宴默

天龙恭敬不以为喜

又见菩萨处林放光

济地狱苦令入佛道

这里的禅定跟前面的禅定不一样。前面的禅定是针对初心菩萨的收摄身心,就是你这个菩萨不能一天到晚整天忙,你要有一段时间来修习禅定、修习智慧,来把身心收摄一下。这个地方是久修菩萨。这个禅定,他一带动的时候是有功德的。这里面讲到慈悲喜舍的功德。

“又见菩萨,寂然宴默。”他在一种寂静的心中。这个“宴”就是安详地静坐,他入了一种寂静的心中。菩萨入禅定,跟外道入禅定不一样。菩萨是有大福德,他通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智慧,他大福德。他这个心一静下来的时候,天龙鬼神是知道的,对他恭敬、礼拜甚至于供养。菩萨对这种境界“不以为喜”,他不生欢喜,他保持平常心。就是这个禅定跟舍心——慈悲喜舍的舍心相应。

“又见菩萨,处林放光。”他在入禅定的时候放大光明,等于是显神通了。那么干什么呢?拔济地狱众生的痛苦,使令他们能够栽培善根、令入佛道。这个地方是禅定跟慈悲相应,就是慈悲喜舍的悲。这个地方,蕅益大师说,为什么这个菩萨要强调光明呢?因为有些众生有障碍,他必须要用这个光明来破除障碍,说是“遇光安乐,触者受益”。其实佛陀说法也经常放光明,有些人有障碍,用光明是最快地直接破除障碍。

这种带有功德的禅定,我们一般的说法就不叫禅定,就叫三昧了。他那个心一寂静以后,会出现很多功德,慈悲喜舍,各式各样的作用,我们一般这种叫三昧。

癸二、问进

又见佛子未尝睡眠

经行林中勤求佛道

前面的精进,是说一个初心菩萨,强调一种点点滴滴的定课。那么这个老参,他为了要突破,他有一些固定的加行。

又见菩萨,他在某一个时间必须要有一种加行。怎么回事呢?“未尝睡眠。”比方说般舟三昧,就是常行三昧,他九十天当中不坐不卧,在山林中经行,勤求佛道。他为什么做这件事情呢?他不是修无益的苦行,他是为了要以这种功德来回向无上菩提。我们一般的精进,我们前面说过,必须在一种稳定的环境,调饮食、调睡眠、调身、调息、调心,正常!但是偶尔在一年当中做一两次的精进,参加个佛三、佛七,做一个激发,做一个突破,这个是有必要的。这是说老参。

我们说,初学者需要的是安忍的力量,你要耐得住寂寞;老参他要有一种冲力,因为老参没有动力了,他要有一点冲力。有时候做一个冲劲,他会有所突破的。这个是精进。

癸三、问戒

又见具戒威仪无缺

净如宝珠以求佛道

“又见具戒”,这个“具戒”不是出家的具足戒,蕅益大师说这个是圆满的菩萨戒法,它从一个初心自利自受用的戒变成一种他受用的戒。这个菩萨戒法的受持有两个重点:第一个,“威仪无缺。”对前面的十波罗夷的重罪要严格持守,就算有违犯,马上忏悔;第二个,对于其他的微细戒要“净如宝珠”,对其他的就护持如宝珠一样。为什么呢?“以求佛道。”

古德说,前面的持戒是舍国出家,是难舍能舍。对初学来说是强调舍,通过舍心来成就持戒。这个地方是戒度圆满,是难持能持,重点在持守。菩萨戒的确不好持,因为菩萨戒的所缘境可不是誓断一切恶,它还誓修一切善,还誓度一切众生。菩萨戒等于是用佛陀的标准来要求我们凡位菩萨。所以蕅益大师说:菩萨戒法,“唯佛一人持净戒,其余皆名破戒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热门小说推荐
我是都市医剑仙

我是都市医剑仙

医者无不活命,剑出血洒长空。从来没想到,学习这么多年治病救人的同时,竟然也将传说中剑仙传承给修炼了,原本以为只是故事的一切,却在自己身上逐渐发生...

总裁老公超给力

总裁老公超给力

她不过是相个亲,结果直接却被抗去了民政局。她还不想结婚喂!权少,可不可以离婚啊!离婚?可以,先怀个孩子再说。...

龙王传说

龙王传说

心潮澎湃,无限幻想,迎风挥击千层浪,少年不败热血!...

好想住你隔壁

好想住你隔壁

婚后  情人节,韩经年问今天怎么过?  夏晚安搂着被子,昏昏欲睡的答睡觉。  圣诞节,韩经年问今天怎么过?  夏晚安抱着枕头,漫不经...

神兵奶爸

神兵奶爸

啥,老子堂堂的漠北兵王,居然要当奶爸?好吧,看在孩子他妈貌若天仙的份儿上,老子勉强答应了...

龙王殿

龙王殿

化神境修士陈默,与小师妹双双陨落后,竟然重回地球的高三时代?!前世初恋,陈默不屑一顾。前世敌人,陈默一拳打爆。前世你看我不起?今世我让你望尘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