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经文到此,我们可以总结一下。这个穷子回家以后,他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个,清除污垢。这是很重要的基础了。我们知道,穷子他为什么心量狭小。我们说过,一个人,轮回当中受了痛苦刺激以后,他一定会产生自我保护,所以你要他发菩提心很难的。就是说,你要他发菩提心,首先要先解决他的痛苦。如果他的痛苦不断逼迫他,他只会越来越把自己关闭起来,越来越保守。所以佛陀慈悲,先离苦,佛陀用清除污垢,消除他的烦恼业力。就是说,我没办法让你成就无量的功德快乐,至少让你寂静,让你没有痛苦。这是第一个,清除污垢。
第二个,执作家务。让他慢慢地适应空有无碍的观念。这个很重要。诸位!佛陀的善巧,他让穷子知道,你修一切功德并不会破坏你的寂静,所以穷子才愿意踏出第二步。就是说,我知道你喜欢寂静,你好不容易在生死轮回当中追求一个寂静,你不会放掉的。那没关系,我也不要你放掉。但是你试试看,你看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你在操作的时候它不破坏你寂静。所以他怎么样?一入一出没有障碍,他觉得说,好像真空妙有并不是那么困难。所以这个穷子在方等、般若,等于是佛陀让他操作。就是说,你看你心中寂静,但是你一开始陪着菩萨修六度,基本上没有破坏你的寂静哪!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所以,这个“执作家务”是让他慢慢适应、继承家业的第二个重点。
就是,先清除污垢,先让他远离生死的痛苦,然后慢慢让他适应空性跟妙有的关系,最后回家获宝。
诸位!穷子他为什么能够继承那么多的财宝?重点在哪里?当然要先回家。你没回家,你一天到晚还住在茅蓬,你晚上睡觉还跑到外面去睡觉,你这个财宝就得不到了。所以我们讲过,他大获珍宝是得到舍宅跟一切财物,重点是他要先承认这个舍宅,他才有财物。
有一个禅师叫洞山良价禅师。有一次他主持一个三个月的结夏安居。他老人家三个月当中全部没有开示,就跟大家一起坐,时间到了就陪大家坐,时间到了就下来。到了结夏安居圆满,最后一天,他终于开示了。他讲一句话,你们大家准备要回去了,很多都是来挂单、行脚的,他说:“东去西去,不如到万里无寸草处去。”就是你们有从东方来的,西方来的,你们怎么样地回去,不如到万里无寸草处去。当然这个表法,就是说,你在有为诸法,你不管是追求空性还是追求有为的功德,你不如安住真如。这个概念是这样。
开示完,来参禅的这些禅师们就说,万里无寸草处去,非常好,我也想去。但是如何到万里无寸草处去?就请教洞山良价禅师:东去西去,不如到万里无寸草处去,那怎么去呢?洞山良价禅师没有回答就下座了,他不讲。禅师的大忌就是,不能马上告诉你答案,告诉你答案你就不思惟了,就是塞住你的悟门。他给你一个疑问让你去思惟,一段时间以后再适当地开导你,所以他不给答案。不给答案以后大家就走了。
走了以后,其中有几个禅师就跑到石霜禅师那边去了,就拿这个问题请示石霜禅师,说洞山禅师如是如是说,我们心中有疑问,那如何到万里无寸草处去呢?石霜禅师又讲一句话,他说:“开门便是草。”就是你出门便是草,就是你走出这道门,那就有草了。就是莫向外求的意思。
所以诸位!穷子,从一个外来的、打工的、赚钱的,他怎么就能够继承家业?因为他肯定这个家,就是内观。权法是要修来的。诸位!权法是一种造作。布施不是只有内观,你要去做,它是一种有为造作。但真如不是让你造作,它是要你理观的。就是,你要“内观真如”,然后“外修三乘”。
所以诸位!权法的操作跟实法操作是不一样的,权法是要领工资的。现在很多人在操作权法跟实法的心态搞错了:他念佛的时候无所求,他在观真如的时候却开始分别。你这个刚好错误!我再讲一次,权法,你一定要用功德引导你。你讲权法,那就是落入因缘所生法。念佛就是要求生净土,布施你就是要成就富贵,这样子你的心才能够产生决定性。
但是你入理观的时候就不能有所得了。你想回家,你又想领工资,你怎么回家呢?所以,入第一义谛的时候,那就是到万里无寸草处去,你要把功德相舍掉,否则你进不去的。入理观的时候,一切法不可得,没有娑婆世界,没有极乐世界,那是一个如的境界,你才进得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切法生,般若不生;一切法不生,般若生。所以诸位!平常做功课的时候,你一定要知道,你入权法,那你就要用功德相来引导自己。拜佛,就是要消业障;念佛,就是要往生西方。它有它对应的因果。但是,入实法的时候,你还落入因果的思考,那你就是没有入实法。入实法的时候,那是一念不生才可能全体现,你就是要超越因果了。所以我们要知道,回家跟打工这是两码事。所以我们平常修行的时候,你要入权法,那就入因缘果报;入实法那就是回家,把一些得失的概念都放下。就这样子的。
所以到此,等于是从一种打工到回家,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癸二、颂合法
我们看癸二的“颂合法”。
佛亦如是知我乐小
未曾说言汝等作佛
而说我等得诸无漏
成就小乘声闻弟子
“佛亦如是”,作为佛陀,跟前面的大富长者是一样地善巧。他怎么善巧呢?“知我乐小。”先讲乐小,乐小表示父子相失了。相失以后,大乘善根退转,变成既愚痴又狭劣。这个“知”很重要。蕅益大师说,整个佛陀的方便力,能够把这个诸子从一种狭劣的、愚痴的根性转成大乘的善根,就在于这个“知”字。他如实了知这个儿子的情况,就慈悲摄受。因为“乐小”而相失,因为“了知”而相见,所以这个“知”是一个重点。
佛陀一开始就知道,我根性既愚痴又狭劣,所以,“未曾说言,汝等作佛”。佛陀对于成就万德庄严的佛陀,一开始绝口不提;佛陀只是告诉你,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追求涅盘寂静,远离生死的痛苦。“而说我等,得诸无漏,成就小乘,声闻弟子。”所以佛陀一开始知道,这个声闻人他的特点就是要追求偏空的涅盘,成就小乘的功德,作为一个声闻弟子,成就阿罗汉果。
所以,我们在操作权法时,要能够成就,就是要怎么样?你要知道你想要什么。权法操作有两个重点,诸位要知道:第一个,你要知道你的痛苦在哪里;第二个,你要知道你的希望在哪里。痛苦跟希望。
声闻人的痛苦跟希望,我们可以从一段偈颂看得出来。智者大师说,声闻人就是修“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声闻人就是怎么样?用无常观来看一切世间。你跟他讲说富贵,他看这个富贵是无常败坏的,你一富贵,结果你一下子就没有了。所以,从无常的角度,一切法都是痛苦的。无常故苦,因为你不安稳性;苦即无我。所以他对一切有为诸法不生好乐。
那么,要什么时候他才真正地得到究竟功德呢?“生灭灭已,寂灭为乐。”声闻人的功德是要生灭灭已,所以,他这个涅盘寂静是不能容受有为诸法的,他跟有为诸法是排斥的,要“生灭灭已”寂灭才能现前。所以,为什么说“知我乐小”呢?就是声闻人的空性是带有出离的,出离心的空性。
诸位!我们知道空性有两种:小乘的空性是跟出离心相应的,大乘的空性是跟道谛相应。我再讲一个偈颂,大乘的空性是怎么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大乘的空性是因为因缘生、无自性而空,所以,它跟痛不痛苦没有关系的。它不是从无常切入,它是从因缘切入。
也就是说,小乘的空性,重点在离开痛苦,所以这两个目的不同。它是要出离痛苦,这个空性是用来出离痛苦的。大乘的空性,目的是要成就功德,它是要创造功德。所以,大乘是真空妙有,它的重点在妙有,它那个空性只是兼带的,只是怕他有所得,怕他执着。
所以我们知道,同样是一个方便门、一个空性,有无常空跟因缘空的差别。所以,“知我乐小”就是小乘的空性,它是一种带有出离心的,因为它是从苦谛来启发。它为什么修这个空性呢?它远离痛苦。而大乘的修空性是要创造功德,让他功德更圆满,他不能有任何执着,所以他就修空性。
一个是离开痛苦,一个创造功德。所以,这两个空性不太一样,就说明大小乘的差别。
喜欢妙法莲华经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妙法莲华经
医者无不活命,剑出血洒长空。从来没想到,学习这么多年治病救人的同时,竟然也将传说中剑仙传承给修炼了,原本以为只是故事的一切,却在自己身上逐渐发生...
她不过是相个亲,结果直接却被抗去了民政局。她还不想结婚喂!权少,可不可以离婚啊!离婚?可以,先怀个孩子再说。...
心潮澎湃,无限幻想,迎风挥击千层浪,少年不败热血!...
婚后 情人节,韩经年问今天怎么过? 夏晚安搂着被子,昏昏欲睡的答睡觉。 圣诞节,韩经年问今天怎么过? 夏晚安抱着枕头,漫不经...
啥,老子堂堂的漠北兵王,居然要当奶爸?好吧,看在孩子他妈貌若天仙的份儿上,老子勉强答应了...
化神境修士陈默,与小师妹双双陨落后,竟然重回地球的高三时代?!前世初恋,陈默不屑一顾。前世敌人,陈默一拳打爆。前世你看我不起?今世我让你望尘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