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于姓目前人口有六百多万,也是大姓。
于姓的起源一般认为是姬姓,周武王分封诸侯,他的二儿子叫姬涎,封地在邘,建立邘国。位置大概在今天的河南省焦作市附近,后来被灭,其后人去掉耳朵旁,以于为姓。
再就是出自姜姓,齐国淳于髡的后人简化复姓,改为单姓于。
再就是兄弟民族改姓加入的,每个姓氏都有这种情况。
于姓发迹比较晚,在两汉之前,看不到有老于家什么事。真正成名的大人物,基本在魏晋南北朝以后。
不过西汉时候,也有一位官职不高,却被大家津津乐道的人。
这位甚至名字都没留下,只是被人们尊称为于公。
在山东郯城有个家庭,也不知道他家上辈子做了什么孽,婆婆守了多年的寡,儿媳妇刚嫁过来不久,儿子也死了。这么一来,这家就剩一老一少俩寡妇。
老太太心地善良,看着儿媳妇年纪轻轻的守寡,于心不忍,就多次劝她改嫁。但媳妇一直不同意,任劳任怨的伺候婆婆十多年。
随着婆婆年纪越来越大,行动也不那么方便了,觉得自己这身子骨一直拖累儿媳妇实在是造孽。为了逼儿媳妇改嫁,老太太竟然一根绳子,悬梁自尽了。
任何时代都有这种人,照顾老人时候看不到他们,一旦有点事,特别是有利益时,就跳出来了。
老太太的女儿,平常对亲妈不管不问,如今老太太上吊死了,她倒来了精神。她对兄弟媳妇十多年如一日的伺候婆婆看不到,却到衙门告状,说兄弟媳妇勒死了老太太。
县里州里两级官员都比较混蛋,也不调查走访,就将媳妇判了死刑。
于公知道,就凭儿媳妇十多年不改嫁伺候婆婆,根本就不可能杀人。但是经过多次据理力争,仍然没能挽回,孝妇还是被执行了死刑。
这下惹怒了天神,郯城三年大旱,滴雨未落。
新太守上任,于公又陈述孝妇案,太守才明白属于冤假错案。便杀牛宰羊,到孝妇坟前祭奠。说来也怪,当天就喜降甘霖。
正是于公的坚持,才使沉冤昭雪,还了孝妇一个公道。郯城人心里明镜一般,为于公建起了生祠。
都说好人有好报,于公的儿子于定国,从小跟着父亲学法律,长大后任多年廷尉,也曾短暂拜相,断案也和父亲一样较真,能体恤老百姓。
其实河南的很多于姓,都出自鲜卑族人。
最早见于记载的,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名将于栗磾(di)。
于栗磾原姓万忸于,属于鲜卑改姓。他勇武过人,使一杆黑色长槊,有万夫不当之勇。他的后人在南北朝以及隋朝,声名显赫。所以北方的很多于姓,都和这位于栗磾有着千丝万缕斩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说到于姓,第一个绕不开的,就是和相声皇后重名的大明朝被冤杀的忠臣于谦。
于谦任河南巡抚期间,黄河在开封决口。于谦积极组织民工加固大堤,并铸造了一尊镇河铁犀,上有于谦的手书。
随着黄河泛滥,河南人民为于谦在回龙庙建造的于公祠被大水冲毁,镇河铁犀也仅露出一点。清朝时候政府组织挖出来,如今在开封北黄河岸边的铁牛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参观。
被调到中央不久,瓦剌也先率大军进攻大明。明英宗非常宠信的太监王振,撺掇着英宗亲征。
土木堡之变,堂堂的大明朝皇帝,竟然被人家活捉了。也先利用明英宗到处招摇撞骗,地方官为了皇帝的小命,只能忍气吞声的破财消灾。这也成功激起了也先的胃口,这晃悠那转悠,赚的盆满钵满。
也先一看,这办法好,不用打不用杀,带着明朝皇帝溜达一圈就能弄钱。
不过明朝这些留守官员也不是那么傻,眼看着皇帝被瓦剌拿来做为要挟的大明朝的资本,也得想办法应对。于是经过大臣们的商议,郕王朱祁钰出来主持工作。
啥,老子堂堂的漠北兵王,居然要当奶爸?好吧,看在孩子他妈貌若天仙的份儿上,老子勉强答应了...
宁芝作为大晋朝第一奸臣世家嫡女,风光无限。无他,便是这半壁江山都要仰仗宁家,纵然是皇家最尊贵任性的二皇子裴珩,也只能忍着。 宁芝笑着二殿下,不如你我豪赌一场如何?输了,我嫁给你。若是赢了么,不仅是我主天下,连二殿下的人,心,也都一并是我宁芝的,如何? 裴珩嗤之以鼻,一个小女子也敢要帝位么?就陪她赌一场又如何?他还能输了不成?总要叫她知道厉害!...
穿越加重生,妥妥主角命?篆刻师之道,纳天地于方寸,制道纹于掌间!且看少年段玉重活一世,将会过出怎样的精彩?...
陆原语录作为一个超级富二代装穷是一种什么体验?别拦着我,没有人比我更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少帅说我家夫人是乡下女子,不懂时髦,你们不要欺负她!那些被少帅夫人抢尽了风头的名媛贵妇们欲哭无泪到底谁欺负谁啊?少帅又说我家夫人娴静温柔,什么中医...
她不过是相个亲,结果直接却被抗去了民政局。她还不想结婚喂!权少,可不可以离婚啊!离婚?可以,先怀个孩子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