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四章在交往中洞识各类人士
看相识人观礼仪
鲁定公十五年正月,按照当时的规定各诸侯都要来朝拜君主。郡隐公这天也要来拜见鲁王。孔子的弟子子贡当时也在旁边,他仔细地观察鲁定公和祁隐公的一举一动。
只见邦隐公手持玉佩,亲自献给鲁定公。他昂首挺胸,仰头向上,双手奉上玉佩,请求鲁定公收下,这是一块上好的玉佩。但鲁定公在接收玉佩的时候,却表情谦和,低头向下。
子贡看到这些,退朝后就时朋友说:“从现在的礼仪来看,两位君主都有灭亡的征兆啊。”
朋友不解,请他详细说明。他就接着说:“礼仪是生死存亡的标志。左右周旋,进退俯仰都需要有一定的礼数。朝拜、祭祀、治丧、开战,从这些场合能够观察礼仪的存在。现在正月里朝见君主,这正规的场合却达不到礼仪的要求,可见守礼的思想在鲁国已经消失了。像这样重大的国事尚且不能合乎规则,国家又怎么能够长久呢?"
子贡又继续说:“本来,鲁定公作为君主,接受礼物时应
该精神焕发,仰头向上,表现出一副趾高气扬,高傲的样子。可如今他却低头向下,谦恭的接受礼物,一点帝王的霸气都没有,这是衰败的表现,衰败离疾病不远了。而作为臣子的祁隐公,向君主进献礼物,理应谦恭,头向下,这才是一个臣子的本分。然而他却高高地昂着头,充满了傲气,这样根本不是一个做臣子的本分。臣子骄傲,这可不是一件好事,我看邦隐公他日必定会造反啊!可鲁定公作为主人,恐怕要先死去吧!”
果然,到了五月时鲁定公就死了。
如果用心理学来说明上面的故事,那么,一个人的行为举动和他的内心思想是分不开的。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举止。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一个人的言行来断定他的心理活动。
故事中,子贡从鲁定公和鄴隐公会见的场面,看出了二人必将灭亡的心态趋势。他说做臣子的应该谦恭,但是郝隐公却高傲,这自然是不服管教的表现;而做君王的鲁定公却没有丝毫霸气,这自然不能领导群臣;因此,子贡可以推断出二人以后的作为。
这个故事了也告诉我们看事物要看它的本质,但有时候,本质的东西是不容易被发掘的,它是藏在人最隐蔽的内心深处的、因此,我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只有善于发现,善于分析,善于观察,才能透过重重迷雾看到真相。
其实,看人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据说从一个人的走路方式和言行表情,即可判定一个人的性情与思想。如果我们也有了这种功夫,那么就不怕碰上心术不正的“坏人”了。不过这种看人的功夫不是谁都能学得到的,也不是三两天就能学得到的。
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和许多不同性情的人共事、交往、合作,对“看人”如果没有一点洞察力,是要吃亏的。可是,“人心隔肚皮”,我们要如何才能“看透”人心呢?
有一位心理专家谈到这个问题时,提出这样的建议:用“时间”来看人。
所谓用“时间”来看人,就是指通过长期观察来了解一个人,而不是在见面之初就对一个人的好坏下结论。因为过快的下结论,会因你个人的好恶而发生偏差,从而影响你们的交往。
再说,在生活中,一些人为了生存和利益,大部分都会戴着假面具,我们所见到的是戴着面具的脸孔。有时候“他”与“她”,却并不是真正的“他”与“她”0这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这些假面具有可能只为我们而戴,而扮演的也正是我们喜欢的角色。如果我们据此判断一个人的好坏,并进而决定和他交往的程度,那就有可能吃亏上当甚至被气个半死。
用“时间”来看人,就是在初次见面后,不管我们和他是“一见如故”还是“话不投机”,都要保留一些空间,而且不要掺杂主观好恶的感情因素,然后冷静地观察对方的行为。
一般来说,人再怎么隐藏本性,终究要露出真面目、真性情的。因为戴面具是有意识的行为,时间久了自己也会觉得累,于是在不知不觉中会将假面具拿下来,就像前台演员一样,一到后台便把面具拿下来。假面具一旦拿下来,真性情就岀现了,可是他绝对不会想到有人会在一旁窥探他。
如此这般的以“时间”来看人,那么我们的同事、伙伴、朋友,一个个都会“现出原形”。纵然这样,我们也没有必要去揭
下他与她的假面具,他们自己自然会揭下来向我们呈现真面目,展现真实的自我。所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用“时间”来看人,对方真是无所遁逃。这种用“时间”看人的方法,特别容易看出以下两种人:
不诚恳、爱说谎的人。因为这些人不诚恳,所以对人、对事会先热后冷,先密后疏,前后不一,细心一点就可以看出这种变化。这种人常常要用更大的诺言去圆前面所说的谎话,而谎话一说多说久了,就会露出首尾不能兼顾的破绽,而“时间”正是检验这些谎言的利器,
另一种是言行不一的人,这种人说的和做的是两回事。我们通过“时间”的眼睛,便可发现他的言行不一。事实上,用“时间”可以看出任何类型的人,包括小人和君子,因为这是让对方不自觉的“检验师”,最为有效。
至于用多久的时间才能看出一个人的真性情真本质,如果是许多年,这似乎是长了些,但如果说需一个月又短了些。那么到底多长的时间才算“标准”,这并不能做出规定,完全因情况而异,也就是说,有人的可能第二天就被你识破,,而有人两三年了却还“不知庐山真面目”,让人摸不清楚、看不透,
【交往心理点评】
我们在初与人交往时,不要一下子就打得火热,把什么都向对方倾诉,而先要后退几步、保留几分,并给自己一些时间来观察了解,才不至于一步走错、追悔莫及。这是保护自己、识别人心的最起码的方法。
看人要通过全方位
春秋时,齐国晏婴以知人的方法回答齐景公说:“观察他的游历,听说他的行为。您不要以靡漫的言辞决定他的行为,不要以毁誉非议而决定他这个人。这样,就不会被他的行动掩身,不掩盖欲望来荣显于您。所以腾达就要看他做与不做,富贵就看他取与不取,上士,难进却容易退;中士,容易进也容易退;下士,容易进却难返。能这样来取人,可以吗?”
是的,知人确实不容易,即使再高明的人也会有所失。就说古代的诸葛亮如此的贤明,却还有马谡的过失。
史书记载:马谡才能出众,喜欢论军事,丞相诸葛亮深加器重但刘备临死前,却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能大用,请您观察他!”然而,诸葛亮却不以为然,委任他为参军,每次请他来谈论,都是通宵达旦。等到出师岐山,诸葛亮违背众意,提拔马谡为先锋,统帅大军在前,但终于被魏将张郃所败匚
有话说:“处于进退看人品,患难生死看骨气,利害得失看操守,预事定计看见识。”这确实是知人的上乘要诀,可以作为衡量人的准则。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性格千姿百态,人的心理千变万化,人的思想高深莫测,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不会一下子就看得清清楚楚。因此,我们看一个人要全面,要通过全方位识别一个人。
知人难,古代圣贤都犯这方面的毛病。譬如,赵武大喊大叫而为晋代贤臣,绛侯朴实不善言辞而为汉代的开国元勋;公孙弘上书论事,皇帝出十道难题,公孙弘一题不答而为宰相,终能成名。知人难,就连尧舜都犯这个毛病。我们又怎么可以仅凭一问一答就说尽知这个人呢?如果以此来观察天下的事情,以此来轻视天下的人士,必然要遗漏不少人才。所以,用人不可求全,知人也不必求全,千万不可以小小的错误而失去了人才。
曾国藩认为君子小人的分别,仅在于公私一念之间。但天下没有一成不变的君子,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小人。仁人无我无间的说法是,只要存有自私之心,就是小人。义者无所为而为之的说法是,开始的念头公正,就作为君子,转而为私利,就成为小人。这是最简要,也最能勉励人们为善,并奉劝人们为善所存的用意。
曾国藩虽然善于识人,却也曾经受到“不忍欺”的欺骗。清代的外史记载:
金陵刚收复时,有个人冒充校官来拜见曾侯。与曾国藩商谈雄辩,议论风生,有不可一世的气概,曾国藩感到惊奇。中间论到用人须杜绝欺骗的事,那人就正色大声地说;“受欺骗与不受欺骗,固然在于自己!我权衡当世的态度,略有自己的看法,像中堂大人至诚盛德,人们自不忍欺,左公(宗棠)的严肃正气,人们自然不敢欺。”
以至于谈到某某人,则人虽不可欺,尚且疑他可欺,或许已经受欺而悟不到他受欺的人,比比皆是。曾国藩大喜称善,把他当上客看待,而一时也没有好好觉察他,于是任命他监督
音乐影视绘画书法雕塑文学你都懂?略知一二。都会一点的意思?嗯,都会亿点的意思。怀揣系统,靠艺术征服世界,成为各界人士顶礼膜拜的无冕之王。...
少帅说我家夫人是乡下女子,不懂时髦,你们不要欺负她!那些被少帅夫人抢尽了风头的名媛贵妇们欲哭无泪到底谁欺负谁啊?少帅又说我家夫人娴静温柔,什么中医...
简然以为自己嫁了一个普通男人,谁料这个男人摇身一变,成了她公司的总裁大人。不仅如此,他还是亚洲首富帝国集团最神秘的继承者。人前,他是杀伐果断冷血无情的商业帝国掌舵者。人后,他是一头披着羊皮的狼,把她啃得连骨头也不剩。...
云想想上辈子是个风风光光的大明星。 这辈子她想要做个兢兢业业的好演员。 爱惜羽毛,宁缺毋滥,不靠粉丝数量说话,作品才是底气。脚踏实地的靠自己一步步迈向...
他曾是圣殿国王,四大洲只手遮天,却因心爱女人的背叛,险些命丧黄泉。为复仇,他踏上回归路。在酒吧昏暗的角落,有佳人绝色,一个精彩纷呈的故事,就此展开...
言安希醉酒后睡了一个男人,留下一百零二块钱,然后逃之夭夭。什么?这个男人,竟然是她未婚夫的大哥?一场豪赌,她被作为赌注,未婚夫将她拱手输给大哥。慕迟曜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