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河北平原所独有棕壤或褐土的广袤大地之上,已经是旗鼓喧天而兵行如织;
众多道蜿蜒向前的队列,在无数步骑车马器械辎重的间杂之下,浩浩荡荡沿着地理河川的走势,绵连向北而总也望不到尽头。
这次淮镇为了攻略平卢道直接出动了三个军,还有一个移驻河北和维持后方,而只有七成在编的防戍军,各色马步炮淄共计四万有余;所以在整体的战术和装备优势之下,凭着火器坚利而攻守兼备自成一体的特色,直接沿着运河故道从正面平A过去就好了。
而且沿着运河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得到伴随行军的蒸汽水轮的车船队运力支持,以及来自车船和炮船上架设大小火炮的支援。
从某种意义上说,既可以保障后方的粮道和补给线无虞,又能将士兵和牲口的体力,从亢长的行军和负重当中给轮流解放出来,而提供足够的预警和待机的机动人马。
因此,在进入黄河以北的大平原地区之后,行军的速度比起预期还要更快一些,尤其是有沧州和德州当地驻屯军民作为前驱和导向,并提供沿途协力的时候。
我麾下分列左中右的三翼(军)人马,仅用了不足两天的时间就穿过了沧州全境,而直抵最前沿所在的清州地界。
根据长期所收集的点滴情报汇总,作为曾经北朝屈指可数的东北重兵集团所在和三大兵源地之一,平卢道的军事力量大概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就是范阳、幽州、卢龙、营州四镇镇兵,也是通常意义上的精锐,拥有专属的番号和军序,最盛时下辖经略军、静塞军、威武军、清夷军、横海军、高阳军、唐兴军、恒阳军、北平军共计九军,管兵九万一千四百人。
不过大都掌握在大大小小的将门世家手中,直到被北朝覆灭前一次次抽调和历年兵败严重削弱之后,才由现任的大都督韩忠彦统合在了一起,目前尚且具有实力的也就是四到五个军而已;而且据闻有相当部分是位于山后地区,还有部分仍旧滞留在河北境内,与张邦昌部纠缠而来不及赶回应战。
此外还有所谓的大都督牙兵和一只驻守幽州首府蓟城的环城卫,基本是谁在其位就听谁的本城世袭军户子弟构成。
然后是位于渝关、白沟等十一处望要折冲的镇防军,比同于内陆的团结兵或是延边的守捉军,其中又按照装备和训练程度,分为甲军、马军、步军三部分,其中甲兵顾名思义属于比较精锐的部分,马军为无甲轻骑,步军同样少甲而以弓弩手居多。
以州县为单位的土兵和马步弓手,比照内陆地方的团练、乡兵,规模按照所辖地境大小不等,分布在山内的幽州、蓟州、妫州、檀州、易州、定州、恒州、山外的莫州、蔚州、应州、寰州、朔州、云州。
此外还有一些铺军(军驿)和巡丁,不过数量和规模就小得多了。不过在燕地有个特点,就是世代屯田的军户子弟遍地,而无论是镇防军还是土兵、马步弓手,都是人人都能射而闻名,而相较河北、河南等其他地方的备马率比较高。
不过在这些年实际遭遇和接触的表现当中,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当然了,格局沧州地方部队的反应,这些时常相互袭扰的平卢兵,一个“韧守长射,腿长善跑”的评价是差不离的。
“报。。(北)清州已下。。”
突然一声例行的传报打断了,正坐在车台上一边享受三枚裙甲下隐秘的温暖,一边故作眺望战情态的我,已经渐渐飘远的一缕思绪。
我这才注意到远处的城池,烟熏火燎过的垛口上,已经插上了淮军先手部队所特有三条火红叉尾的风雷旗。
而且从城池外观的完好度上看,就连事先准备好战斗工程兵都没有出动,就已经被打破了这处州城的城防,和城上继续坚守下去的士气,就此进入到扫荡溃亡和收尾的阶段。
事实上,这也是如今这一路进兵过来所遭遇的常态和惯例了。
因为连年征战的折磨和消耗,而地方兵力寡弱的缘故,最初预期当中的步步为营和节节抵抗的事情,并没有能够发生;似乎敌人的主要抵抗力量,都集中在了州城为代表几个更加坚固的大邑里,而完全放弃了那些外围的县邑和据点。
因此还不等淮军的大队人马到来,这些被放弃的城邑据点当中,就已经迫不及待得对负责前哨的游骑和先兵,各种举起了白旗而开门以待;当然了,这也有因为地处河北大平原上,实在是一马平川而无险可守,逃也没处可逃的缘故。
而且据守在这些地方,主要还是那些三流的州下土兵、弓手之流,虽然装备落后而很有些保境守土的悍勇,但实际的战斗意志和持久韧性都不怎么高,一旦被集中火力打开城防缺口或是轰破城门之后,就很容易士气崩盘、惊炸呼啸而散;大多数都是脱了号服和丢弃武器,躲回家里去装成百姓了。
而作为落城之后的相应惩罚和对策,就是按照他们抵抗的力度和坚持的时间,就地按照人口比例抽走相应的青壮年,集体押往后方在防戍军的监管下,充为修缮道路和营建粮台所(兵站)的现成劳力。剩下的金氏老弱妇孺居多,就算是放在哪里任其自生自灭,也就生不出什么是非,翻出不什么大风浪来了。
其中自然也有反抗和逃避的实践和例子,只可惜他们既抵挡不了淮军阵战的铳炮和掷弹,也逃不过骠骑兵和猎骑兵的追击,在大军过境的绝对优势碾压之下,大都无一例外的变成挂在城头上的新旧首级了。
但到目前为止已经打下来的涿州、易州、良乡、固安、武清、安次在内七座城邑当中,并未见到预期当中主要几只平卢军马的旗号,或者说他们甚至连清野坚壁的都做得不怎么样。
以至于在我行进的途中,经常可以见到部分被焚烧后的田野,以及更多还未收割的麦穗和栗米,成片高粱构成的青纱帐,就这么散布在旷野之中而无人理会。
而负责前出的捉生团和游奕团的精锐轻骑,甚至还可以频繁的撞见那些,正乱糟糟散落在田野里胡乱放火的平卢游骑,而有所斩获和消息回报。
然后,每下一处城邑和市镇,就开始多处一个新的任务来;就是强制编管当地残留的民众,到野外来收麦和割草,然后经过重新分配与调派,变成维持后方的补充资源。
孙子兵法说的好,能够就食于敌一钟,胜过后方劳师动众的输送一石;虽然我一开始就并不指望,能够在敌境内取得足够的补给和资源,但蚊子腿再小也是肉啊,能够沿途自足一份就是一份,对于维持士气和纪律都是有所好处的。
广袤的河北大平原,现在已经成为了淮军下辖的猎骑兵、骠骑兵和探哨轻骑,各种驰骋游猎的天然舞台和广阔天地了;
虽然时不时有成群的燕地骑兵杀出来,分作许多小股部队试图骚扰和阻滞我的本阵,但是很快就被同属骑兵的淮军火器所驱散和拦截、遮断在了外围和边缘,在并不算对等的伤亡比之下,就连一点浪花和泡沫都没有冒出来,就很快重新的销声匿迹了。
而在在这些被初步肃清和搜检过的地区,随着一处处被破坏和烧断的渡口桥梁,又被跟进的建生军工程团就地取材的重新修缮起来,淮镇的控制力与警戒范围,也在不断的随着大军所过,缓慢而坚定得向着北方延伸而去。
而被留在后方的是防戍第三军,但因为有车船水运的存在缘故,实际上后勤保障和粮道维持的压力并不是很大;
因此这只驻防军序的存在,除了重建地方秩序和组织新的屯垦营、编管区之外,主要是用来警戒和防备位于河北道中部地区;防范张邦昌所属势力在唇亡齿寒或者说兔死狐悲之下,由此可能产生的异动和利令智昏的作为。
再加上淮南方面镇守沿江的两个军,这样一番调防和出兵下来,淮镇刚刚完成的扩军成果和储备积累,也就像是被海绵吸干的水分一般,再次回到了相对重外虚内的原点上。
因此,我这一次北进战役并没有计划打得太久,参谋团和幕僚组所制定的实际进军停止线和作战范围,也暂定在大平原所及的燕山以南地区,首要目的就是消灭或是重创平卢道的北朝残余,扫荡和摧毁其继续存立下去的基础。
毕竟,平卢道再怎么凋寂和衰败,也有山内山外十六州之地,数以百万计的人口基数不是。
一针定阴阳,翻手掌乾坤!身份神秘的山野郎中凭借精湛的医术游走于都市权贵之间,一手悬壶济世,一手辣手摧敌,揭开一个个阴谋谜团,征服一个个红颜知己!...
啥,老子堂堂的漠北兵王,居然要当奶爸?好吧,看在孩子他妈貌若天仙的份儿上,老子勉强答应了...
天生废武脉,十年傻子名,古老石碑,祖祠石棺。一个从边陲小城走出的少年,从修炼古老石碑内的神秘一式开始,一路高歌狂飙,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下,挺身问剑,这一生,不弯腰!激情,热血,红颜,腹黑,扮猪吃老虎,一个都不会少,禹枫出品,速度保证。...
浩瀚的宇宙中,一片星系的生灭,也不过是刹那的斑驳流光。仰望星空,总有种结局已注定的伤感,千百年后你我在哪里?家国,文明火光,地球,都不过是深空中的一粒尘埃。星空一瞬,人间千年。虫鸣一世不过秋,你我一样在争渡。深空尽头到底有什么?书友群见书友圈置顶帖。...
盛夏不老不死了上千年,看尽了想到想不到的各种热闹。没想到,她却也成了别人眼里的热闹,在一群不靠谱参谋的参谋下,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本闲初心不改,这本立志要写回言情了!...
心潮澎湃,无限幻想,迎风挥击千层浪,少年不败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