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那您再想想,焊锡里头有什么可能和番茄发生反应的东西吗?”
小牛此时已经隐约察觉到了什么,甚至在徐云没做出提示之前,便开始往溶解与反应的方向思索了起来:
“焊锡一般都是混合物,基本上就是银、锡和铅。。。等等,铅?!”
他一手紧拽住书,猛然抬起头,目光死死的盯着徐云:
“你是说番茄中的酸溶解了焊锡里的铅,从而导致的人体中毒而死?!”
徐云耸了耸肩,没有说话,一切尽在不言中。
番茄这种植物,是在16世纪早期被西班牙人从美洲带回来的特产之一。
它16世纪末流入英国,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都只是把番茄当成观赏植物,不敢食用。
首先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番茄属于茄科植物,而大部分茄科植物都含有有毒的生物碱,比如颠茄、曼陀罗等茄科植物都有毒。
所以那时人们相信番茄也是有毒的,应该设法远离它。
但实际上,番茄的毒素主要存在在根茎和未成熟果实中,成熟的番茄生物碱含量已经很低很低,压根不会对健康造成多大危害。
第二个原因便是上面提到的那位庸医约翰·杰勒德,1597年他撰写的那部《草本植物志》直接把番茄定性成了毒物——但其实他的这部分内容是抄袭了多登斯的一篇文章,结果还把番茄的名字“lycopersicum”抄错成了“lycoperticum”。
奈何当时的欧洲可没有辟谣的公众渠道,加之约翰·杰勒德提到的例子也都真实发生过,这便使得番茄在很长的时间里被摒除在了食谱之外,野地里随处可见。
比如不久前,徐云随意在外头找了找,便发现了不少野生的成熟番茄,压根没人愿意食用。
而这种对番茄的误解,便令徐云想到了番茄酱这个超级大杀器。
别看番茄酱这玩意儿其貌不扬,和什么肥皂啊抗生素啊好像差的很远。
但在现代欧洲,番茄酱的地位几乎等同老干妈之于国内,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薯条、汉堡、下午茶、面包、牛排。。。。几乎万物皆可番茄酱。
同时说道番茄酱,这里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小故事。
大家应该都知道,番茄酱的英文名是ketchup,但这个名字并不是源自英文本身,而是由其他语言里音译过来的。
这个语言不是其他语种,正是中文!
牛津大辞典里ketchup这个词在英文里使用最早的记载是1690年(Ketchup-Wikipedia),但是原料并非番茄。
词的来源是中文的ke-tsiap,原来指的是腌制鱼类产生的卤汁,烹饪时用于调味。
斯坦福大学教授任韶堂曾写过一篇博客名为《食物的语言》,他认为番茄酱的根源可追溯到闽省东部的一种鱼酱:
在18世纪的闽南方言中,这种鱼酱在不同的地域被称作‘ketchup’,‘ge-tchup或kue–chiap’。
懂闽南语或粤语的人能识别出单词美式发音的最后一音节,‘chiap’或‘tchup’,这是酱的意思,普通话的发音为‘汁’。
他还写道,1982年版的《普通话闽南语方言词典》证实了“蕃”是古体字,在闽南口语中读作“gue”,意为储藏的鱼。
因此,“蕃茄酱”在闽南方言中是“鱼酱”的古语。(论文两篇,DOI:10。1515bz-1969-0202,DOI:10。23072852096,后面一篇还是剑桥的)
他曾是圣殿国王,四大洲只手遮天,却因心爱女人的背叛,险些命丧黄泉。为复仇,他踏上回归路。在酒吧昏暗的角落,有佳人绝色,一个精彩纷呈的故事,就此展开...
穿越成了光明神,从此开启招收信徒,发展神国,称王称霸,为所欲为的羞耻日子...
万界融合,灵力消散,历经百万年的修真世界轰然崩塌,蛮荒大举入侵,五行天成为修真者最后的防线。千年之后,来自旧土的卑微少年,以苦力之身,深入蛮荒三年,破格获...
一个从边陲小城走出的少年,从修炼古老石碑内的神秘一式开始,一路高歌狂飙,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下...
我是万古人间一剑修,诸天之上第一仙。...
宁芝作为大晋朝第一奸臣世家嫡女,风光无限。无他,便是这半壁江山都要仰仗宁家,纵然是皇家最尊贵任性的二皇子裴珩,也只能忍着。 宁芝笑着二殿下,不如你我豪赌一场如何?输了,我嫁给你。若是赢了么,不仅是我主天下,连二殿下的人,心,也都一并是我宁芝的,如何? 裴珩嗤之以鼻,一个小女子也敢要帝位么?就陪她赌一场又如何?他还能输了不成?总要叫她知道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