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崔耕这么问,当然有他自己的道理。
端州盛产砚台,唐朝初年,成为整个大唐主要的砚台产地。由于连年开采,到了现在,产量已经大不如前。
与此同时,由于制砚水平的上升,端砚越发受到追捧,渐成供不应求之势。
越是供不应求,也就越受追捧,甚至产生了许多光怪陆离的传说。
比如说,某年的科举考试,因为是在冬天,天气骤冷,大多数考生的砚台都冻住了,难以书写。
但是,有个人的砚台,却是非常正常。那考生下笔如有神,正常完成了考试,得中进士。
后来人们一打听,人家用的这砚台是“端砚”,所以“冬不凝墨”。
还有个说法更厉害,是说考试的时候,那水壶里的水,都成冰了,无法为考生研磨提供水。
这时候就有个考生就对砚台吹了一口气,说道,你这端砚,不是人称宝砚吗?怎么这种情况下,就毫无办法了?
结果,那口气喷在砚台上,就蒸汽升腾,勉强可以写字了。于是乎,他一边呵气,一边写字,最终完成了考试,金榜题名。
这就是“呵气成墨”的典故。
别管这两个典故是真的还是假的吧,总而言之,这两个典故一出,端砚更受追捧,价格更是打着跟头的往上翻。
那么,这端砚是从哪来的呢?
所谓砚台,其实就是用石头做的承载墨水的器具,端砚自然也不例外。
能出产可做砚台奇石的地方,就是砚矿。既然是矿,那当然就是皇帝的了。
所以,朝廷就下令,端砚矿只能朝廷开采。端州每年必须上交三十六方端砚为贡品。
三十六方还真不多,但是奈何,这端砚的价格太高了,谁不想据为己有?
所以,不断有朝廷官员,来端州“公干”,顺便带些“土特产”回去。
最关键的是,还不给钱!
开采端砚非常不容易,必须手工一点一点的开凿,产量又非常低微,端州百姓真是苦不堪言。
事实上,就是给钱也不行啊。端州地广人稀,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很多时候,钱都没什么用。老百姓都去开采砚台了,大家吃什么,喝什么呢?
所以,崔耕为岭南王后,传下了一道旨意。任何人不准到端州打秋风,除了上交朝廷的三十六枚砚台外,一枚端砚都不准多产。
这样子。端州百姓的负担倒是减轻了。但问题是,端砚的价格,更是打着跟头猛往上翻!
到了现在,一枚端砚的价格到了两千贯左右,还有价无市。
尽管如此,崔耕依旧不敢开口子,怕的就是口子一开,就再也扎不住了。
一个是怕加重百姓们的负担,另外一个是端砚这种好东西,开采一点就少一点,还是留给后世子孙们吧。
但是今天,崔耕发现,自己完全做了无用功了。李林甫随随便便,就送出十枚上好的端砚,说明端州的私采端砚之事,非常严重!
林闯到底是干什么吃的?
李林甫见崔耕如此愤怒,赶紧解释道:“这可不赖本官,现在市面上端砚的价格是高,但只要有路子,并不是买不着。”
“什么路子?”
音乐影视绘画书法雕塑文学你都懂?略知一二。都会一点的意思?嗯,都会亿点的意思。怀揣系统,靠艺术征服世界,成为各界人士顶礼膜拜的无冕之王。...
千万年前,李七夜栽下一株翠竹。八百万年前,李七夜养了一条鲤鱼。五百万年前,李七夜收养一个小女孩。今天,李七夜一觉醒来,翠竹修练成神灵,鲤鱼化作金龙,小女孩成为九界女帝。这是一个养成的故事,一个不死的人族小子养成了妖神养成了仙兽养成了女帝的故事。...
大妖降世,卷风云万里,遍野尸横无归人。痴儿怨女,叹红尘滚滚,牵马负刀不回头。圣人云端坐,邪灵白日行。魏来自卑微而来,踏黄泉碧落,吞无边苦海,只为证天道已死!人道当兴!...
一针定阴阳,翻手掌乾坤!身份神秘的山野郎中凭借精湛的医术游走于都市权贵之间,一手悬壶济世,一手辣手摧敌,揭开一个个阴谋谜团,征服一个个红颜知己!...
陆家有两个女儿,小女儿是天上的月亮,大女儿是阴沟里的死狗。陆妈你长得不如你妹妹,脑子不如你妹妹,身材不如你妹妹,运气不如你妹妹,你有什么资格过得好,有什么资格幸福?陆微言姐姐,你的钱是我的房子是我的,你男朋友也是我的。你就安心地当又穷又没人要的老处女吧。陆一语凭什么?我也肤白貌美大长腿好么?分分钟能找个男人...
九天大陆,天穹之上有九条星河,亿万星辰,皆为武命星辰,武道之人,可沟通星辰,觉醒星魂,成武命修士。传说,九天大陆最为厉害的武修,每突破一个境界,便能开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