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在做了做样子后,刘彻就心安理得的接受了诸子和群臣们给自己戴上的这顶高帽子。
然后,他就问道:“既是如此,那卿等就说说看……”
“臣等所争执者,乃是直躬案与三北案之是非……”那位法家学者拜道。
这直躬案和三北案,刘彻当然清楚,但是,他却故意装傻,问道:“何为直躬案?何为三北案?”
这时候,儒家再也忍耐不住——若这主动权被法家所占去,那么,毫无疑问,儒家这一次可能要载一个大跟头。
于是,董仲舒的另外一位弟子吕步舒立刻就出列拜道:“启奏陛下,请容臣为陛下道来……”
刘彻自然准许——就算在如今的廷尉衙门里,也是允许罪犯自辨的嘛!
“陛下,这直躬案,乃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件盗羊案……”吕步舒深深的拜道:“如《吕氏春秋》所载:楚有直躬者,其父窃羊而谒之上,上执而将诛之。直躬请代之。将诛矣,告吏曰:“父窃羊而谒之,不亦信乎?父诛而代之,不亦孝乎?信且孝而诛之,国将有不诛者乎?”荆王闻之,乃不诛也。孔子曰:异哉!直躬之为信也,一父而载取名焉!故直躬之信,不如无信也……”
刘彻听着,却是露出了微笑。
“这儒家果真是深得春秋笔法神功之要啊……”刘彻在心里叹道:“后世公知们的手段,也不过如此了……”
事实上,直躬案有多个版本。
譬如,这吕氏春秋里的这个版本。
而吕氏春秋里记载的这个版本,却是所有版本里,最美好、最温柔,也最完美的版本。
直躬举报其父盗羊,最终被楚王赦免。
毫无疑问,这是儒生们所需要的。
由此一来,就规避了忠孝不能两全这个问题,更凸显出了儒家坚持的价值观。
但问题是——法家要与之论战的,乃是韩非子、庄子的那个版本啊!也就是那个黑暗结局。
那个直躬举报自己老爹盗羊,结果被令尹所杀的版本。
是以,法家立刻就暴走,那位年轻的学者,更是立刻插口,拜道:“启奏陛下,臣与儒家所论,非此之论也!乃《韩非子》所载之公案:楚有直躬,其父盗羊,而谒之吏。令尹曰:‘杀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
吕步舒立刻就拜道:“吾未有闻此之说也,君莫要无中生有,欺君罔上!”
这个指责就太犀利了!
而且,太过于诛心,太过于自我。
就连刘彻也是眉毛微微一皱,这也是刘彻一直不太喜欢儒家的原因。
在儒家眼里,只有他们记载的东西,才是真的。
其他人记载的,假如有利于他,像是直躬案上的《吕氏春秋》记载的东西,他就认,而《韩非子》之中记载的故事,他却当做看不见。
一如当年孔子整理《诗经》《尚书》,也如当初子夏笔削春秋。
这种无视神功和鸵鸟神功,刘彻曾在后世的公知身上,也见过无数次。
确实很恶心。
但,刘彻很清楚,作为皇帝,他可以用自己的意志来间接的影响和干预学术与思想的发展,但独独不能亲自下场,用自己的意志取代诸子百家的意志。
那样的话,会起一个很坏的头。
更会抹杀掉思想和学术的多样性。
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会变成自己所讨厌和不喜欢的人。
就像那个故事,勇士辛辛苦苦杀死了恶龙,但最终,他却变成了新的恶龙。
所以,刘彻微微笑了两声,然后说道:“史书之上,众说纷纭,卿等何必为了这诸家之别而争执呢?且以朕之见,恐怕,无论是《吕氏春秋》之载,还是《韩非子》之论,其本质,是一样的吧?”
当然是一样的!
董仲舒出列拜道:“圣明无过于陛下,《论语》有曰:叶公语孔子:吾党有直躬者,其父壤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而这正是这桩千秋公案的最终起源之所,也是儒法数百年纷扰的关键所在。
直躬案,本身没什么了不起的。
但因为涉及了亲亲相隐这个儒法两派的矛盾,在数百年来,一直沸沸扬扬。
当年,大量的儒生入秦,都被法家赶了出去,就是这个原因。
一针定阴阳,翻手掌乾坤!身份神秘的山野郎中凭借精湛的医术游走于都市权贵之间,一手悬壶济世,一手辣手摧敌,揭开一个个阴谋谜团,征服一个个红颜知己!...
啥,老子堂堂的漠北兵王,居然要当奶爸?好吧,看在孩子他妈貌若天仙的份儿上,老子勉强答应了...
天生废武脉,十年傻子名,古老石碑,祖祠石棺。一个从边陲小城走出的少年,从修炼古老石碑内的神秘一式开始,一路高歌狂飙,打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下,挺身问剑,这一生,不弯腰!激情,热血,红颜,腹黑,扮猪吃老虎,一个都不会少,禹枫出品,速度保证。...
浩瀚的宇宙中,一片星系的生灭,也不过是刹那的斑驳流光。仰望星空,总有种结局已注定的伤感,千百年后你我在哪里?家国,文明火光,地球,都不过是深空中的一粒尘埃。星空一瞬,人间千年。虫鸣一世不过秋,你我一样在争渡。深空尽头到底有什么?书友群见书友圈置顶帖。...
盛夏不老不死了上千年,看尽了想到想不到的各种热闹。没想到,她却也成了别人眼里的热闹,在一群不靠谱参谋的参谋下,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本闲初心不改,这本立志要写回言情了!...
心潮澎湃,无限幻想,迎风挥击千层浪,少年不败热血!...